10月1日起,《福建省電梯安全管理條例》將施行。近日,泉州召開了《條例》貫徹工作會議,對《條例》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創新點作出了詳細解析。本社記者了解到,截至今年8月,全市登記在冊電梯56379臺,在用51441臺,停用4938臺。其中,部分老舊小區存在各類電梯難題,《條例》的實施將有助于市民用上放心電梯。
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電梯早已成為多數住宅小區的標配,但隨著部分電梯使用年限的增加,夾人、停運等各種安全隱患也頻頻讓住戶心有不安。目前,泉州滿15年登記的老舊電梯就有1413臺,占電梯總數的2.5%,且呈逐年增加之勢。不久前,本社《東南早報》的相關專題調查顯示,我市部分小區的老舊電梯存在零部件老化,故障率增加;配件供應難,維修成本增加;小區物業風險認識不足,換梯難籌資金等一系列難題。其中,電梯維修、改造、更換資金難以籌集無疑是普遍的痛點所在。
如何破解這一困擾小區居住條件改善的現實瓶頸呢?其他城市的先行先試之舉則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之道,日前,銀川、廈門、成都等城市相繼出臺的居民可提取公積金,用于既有建筑加裝電梯、改造或修理的政策,就讓人眼前一亮。而即將施行的《福建省電梯安全管理條例》,也明確了可啟動公維金、小額專項維修資金和管理單位先行墊付三種辦法來解決資金問題。可見,只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管理思維,即使是摸著石頭過河,辦法也總會比困難多。
今年7月1日,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,住建部負責人表示,將加大力度對17萬個城鎮老舊小區加快改造,其中加裝電梯解決居民“上樓難”這一焦點問題也赫然在列。揆諸現實,在增設電梯的過程中,業主意見協調、審批辦證、后期維護等方面問題都讓舊樓加裝電梯變得步履維艱,其最大的阻力就在于各方需求的不統一,“一戶反對,全樓擱淺”的現象已是司空見慣,多個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,也屢屢讓小區加裝電梯這一好事變成難事和煩心事。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,需要整體性思維,因此,要在平衡多元訴求中統一思想并化解矛盾,除了廣泛的溝通與理解外, 建章立制明確權責才是根本之道。
即將實施的《福建省電梯安全管理條例》就有七大創新點,亦可對癥下藥一一破解現實困境:如對電梯主體責任進行詳細界定;對住宅小區的相關費用收支進行明確;對電梯的信息化管理技術進行了規定;推動多元共治管理機制建立;解決選型配置土建工程等先天不足;推動保險、按需維保機制的形成;對施工單位的處罰更加嚴格。“無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”,有了規矩更重要的是不打折扣地依規而行,因此,條例能否真正化解民生難題,實踐才是檢驗其生命力的唯一標準。
老舊小區改造,看上去是基礎建設項目,實質上卻是社會治理工程,在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當下,作為其中焦點的“電梯問題”意義更顯舉足輕重。小區作為城市最小的社會單元,能否便捷出行不僅是日常的民生關切,也測試著城市管理者最基本的社會治理水平與人文溫度。因此,管理好老電梯亟須新的思維,而這種“新”也只有始終圍繞民生需求這一剛需運轉,才能不偏不離地化民生痛點和堵點為大眾的幸福點。
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,我們7*24小時竭誠為您服務
免費電話:4000-551-658
聯系電話:0551-64390194
傳真:0551-64390184
關注官方微信:hfsxdt